2021年12月20日 星期一
站内搜索

跟着《美术里的中国》欣赏油画《通往乌鲁木齐》

发布时间:2023-03-02 13:01:16 | 来源:石榴云/新疆日报原创 | 作者:李莉 张沫 | 责任编辑:刘伊

石榴云/新疆日报记者李莉实习生张沫

连接兰州和乌鲁木齐的兰新铁路1962年才通车,但画家艾中信1954年就创作出了一幅名为《通往乌鲁木齐》的油画作品,让火车开进了乌鞘岭。他是如何创作这幅作品的,这幅作品有什么独到之处?2月27日晚,央视综合频道播出了大型纪录片《美术里的中国》第三季第五集《凝固在画布上的“冰与火之歌”》,向观众介绍了这幅经典作品。

U020230301061419386504

《美术里的中国》第三季第五集《凝固在画布上的“冰与火之歌”》截图。

高耸入云的雪峰,忙碌的工地,奋战的工人,冒着白烟的火车,祁连山下民族团结的人文精神……《通往乌鲁木齐》以巨幕风景长卷的形式,刻画了壮阔绮丽的祁连山风光下的劳动场景。

壮美的西部风光、浓郁的民族风情与火热的施工场景,如拼图般巧妙融会在了一起。一边是生产,一边是生活;上方是冷寂的冰雪世界,下方是炙热的劳动人间,构成了一部凝固在画布上的“冰与火之歌”。这并非真实的现实场景,而是想象的画卷。画家灵感的源泉,是70多年前开始建设的兰新铁路工地。

为了打通中原与西部的交通,也为了终结新疆没有铁路的历史,1952年10月1日,兰新铁路正式动工。彼时,大批艺术家纷纷深入工厂、农村、大型工地等场所,用画笔描摹一个时代的激情。

被媒体报道中“全国建筑铁路有史以来最大的工程”所吸引,1954年,39岁的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艾中信到甘肃乌鞘岭一带写生。身边建设者们昂扬的斗志,远处雪山的凛冽静穆,一动一静,一暖一冷,形成了一种极具艺术感的对照,艾中信捕捉了这瞬时的灵感。后来受画家石鲁的启发,艾中信将视野扩展到了工地所在的甘肃天祝。最终,艾中信将多个场景下的写生巧妙组合,完成了一幅饱含西部风情的恢宏的社会主义建设场景作品。

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尚辉说,艾中信先生把中国山水画意象的构思方法转用到风景画创作里,重新创造了一个让观众觉得是真实的一幅画面,“这正是画家构思的高妙的地方。”

艾中信以宏大的构思,给予了风景题材作品史诗般的展开可能,《通往乌鲁木齐》表现出作者对祖国壮美山川的自豪,同时也是对高原建设者和时代风景的深情赞歌。

画家韦启美认为,《通往乌鲁木齐》是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标志性油画之一,画中的火车成为中国发展建设的一个象征,开往乌鲁木齐,也开往中国的未来。

      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,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。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,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,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、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。

      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中国网”的所有作品,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,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

投稿电话:18690899905

项目合作:18690899905

投递邮箱:xjhdfzgw@126.com

地  址:新疆乌鲁木齐市高新区(新市区)北京南路416号盈科国际

可信网站